English
 

曾宏:红色笔记

2018.05.16 - 06.24


今格空间将在5月16日开启艺术家曾宏的个人展览《红色笔记》,本次将展出2012年至今的数件装置、录像和绘画作品。艺术家将此次展览的工作线索放在库尔贝与罗德琴科在艺术史中的两个事件下来展开,去呈现自身在个人实践中的多重路径,并试图在政治学的“自然状态”与集体意识之间得到一种聚合。

 

当库尔贝有意识的在其现实主义绘画中体现他的激进政治之际,他采用直接绘画的方法去描绘普通的劳动者和真实的生活场面,决定这样政治立场的不仅仅是主题,也与其绘画所使用的方法相关,这二者使得他所创立的现实主义绘画在实践内容与语言形式上保持了一致。如他在1849年的《采石工》所描绘的那样: “我通过否定从一个理想派生出的理想和一切东西。我获得了个人的解放,最终获得了民主。现实主义本质上就是民主的艺术”。

 

1921年,罗德琴科用三张红黄蓝的画布定义了绘画,并声称“我将绘画还原到了它在逻辑上的终点”。他在此时将绘画还原到色彩、平面和空间中的物品。库尔贝和罗德琴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方式,通过质询已有的艺术体制,并根据艺术与世俗、社会实践的关系,来重新安置艺术的位置。前者想要去建立一种对“现实”的认知,来拒绝任何理想主义和超验的指向。而后者则建立了对“真实”的认知,并在“成为生活中的艺术”与“艺术作为对现实的抵抗”二者之间,达成了一致。

 

在《红色笔记》的展览中,曾宏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中去重建这样的联系,如果将绘画中所针对的平面、线条与形状也视作现实主义绘画当中的形体本身来塑造,而不仅仅是构成形体的抽象要素,那么这些要素同样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实在之物。它将使绘画可以不通过任何符号与象征来获得被凝固的瞬间,并建立起与“坚固”之间的关系。同时,艺术家也将抽象的文字视为一种更广义的图像,在词语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抽象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在社会事件与历史的上下文关系中被塑造成为复杂的情境,并被指认成为一种难以描述的图景。

 

展览的作品并不试图去呈现一种完全统一的风格,它致力于艺术家工作中被隐藏起来的多重线索、以及激发工作的原点,这些线索与艺术家自身工作中的语言交锋相互作用,使得艺术的实践不仅仅在于激发一种新的审美体验,而是试图去建立一种被不同的空间、分裂的语言相互碰撞所激发出来的多重语义。如果将展览的空间视为任何一种建筑,而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展示艺术作品的展厅,那么,这个空间里的所有被展示之物都应当早已在社会与历史当中。此时,相对于一个早已被固化的特定场域而言,它将被赋予更复杂的意义。

 

展览持续至6月24日。

 

曾宏1974年生于四川资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曾在今格空间(北京)杨画廊(北京)、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北京)、博而励画廊(北京)、Gibsone Jessop画廊(多伦多)举办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