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忱 : 第三回 无题 / 2000年以来的创作
2020.05.22 - 07.18艺术家:沈忱
展期:2020.05.22 - 07.18
今格空间将于2020年5月22日至7月18日呈现沈忱系列研究展的“沈忱: 第三回 日记/2000年以来的创作”,这是艺术家在今格空间的第四次个展。空间将展览开幕前一周(5月16日至21日)定为嘉宾及媒体预览周,并同期推出——沈忱微官网,通过微信小程序以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元化方式为作品与观众建立更为丰富的沟通平台。
已结束的“书写/1980年代抽象水墨”和“日记/1990年代实验丙烯”让观众以更广泛和长期的视角关注到沈忱在上世纪末二十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构建于材料、方法、观念的持续性的推进和探索。从1980年代根植于书法笔划和韵律中的抽象性水墨到1990年代以水性丙烯颜料在画布上寻求更精神性的极简表达,沈忱的创作一直行进在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他站在西方视野探索笔触、材料、线条、结构、秩序给作品带来的理性实践,同时以东方视野审视时间、空间、覆盖、再现以完善作品的精神图景。
这次展览的13件作品是艺术家在2004年至2019年十五年间创作的“无题”系列的代表性作品,同时展出了8件色彩研究手稿。从2004年的作品《无题 作品 97-04》开始,沈忱的创作中不再出现纵横交错的线条,而是使用定制的平头笔刷以单一的纵向线条占满整个画布,并且确立了从2004年至今沈忱抽象绘画的绝对性形式语言。这种形式一方面来自于深受中国传统书画书写方式的影响,也指向艺术家自身构建的纵向发展的心理空间,纯粹的纵向线条也为平面的无限延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一层覆盖一层,空间不断叠加,时间不断延长,过程不断累积,书写性在这种过程中不断重复,行为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再现,而这个过程一直被理性所控制;另一方面,线条交错的规整,色彩关系的反复推敲,色块之间留白的不断显现,随着层次越来越丰富,作品的精神性越发凸显,而观者的观看和思考方式也因此而改变,艺术家在这种持续的重复性的创作过程中则不断隐退。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隐退并非对现实逃避,而是对纷繁现实的多重反思。
沈忱“无题”阶段的作品一直围绕着两条线索交错行进,单色绘画延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实验水墨品质,使用以水稀释的铅灰色丙烯在平铺的画布上形成微妙灰色调变化的多重互动关系。多色绘画则以两种对比色相交错覆盖产生带有色彩倾向的更为丰富的灰色性作品,呈现出冷暖交替,色彩对立的空间关系。此次展出中的部分2017年以来的新作品开始呈现大尺幅的趋势,多联画作品也更多的出现,艺术家严格规定联画之间的相隔距离,以更为理性的趋向与现实空间发生复杂的关系,也与画面中的心理空间形成多重对照关系。
沈忱1955年出生于中国,现居住和工作于纽约和上海。他早在中学,后在上海艺术学校(当时为“上海五七艺校”)开始接受艺术教育。198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迁居北京。1988年获斯考海根艺术学院奖学金赴美,同年转入纽约工作室艺术学院,次年又就读于波士顿大学。1991年起定居纽约。
沈忱为八十年代中国抽象绘画和实验水墨的先行者之一,并活跃于当时的“地下艺术沙龙”。早在大学期间,他就组织并参加了实验画展“野蔷薇”。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在各地美术馆展出,如上海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1984年,他在北京中国记者协会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览。从此他开始与亚洲及欧美多家机构合作,作品展现在世界各地美术馆,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罗马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三尚当代艺术馆、上海大学美术馆、昆斯美术馆、南通美术馆、证大美术馆、何香凝当代美术馆、西湖美术馆、多伦美术馆、明园美术馆、年代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元典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美国华人博物馆、辛格美术馆、瑞克琳豪森美术馆、波弘美术馆、杜尔巴赫美术馆和柏林ME美术馆等。作品被世界各地多家美术馆、艺术基金会及私人收藏。